构建“四成教育”科学育人多米体育体系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绘就思政教育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3-24 15:24:01

  多米体育“我本来打算在大学期间就参军入伍,跟老师沟通交流后,发现大学毕业后再参军对我来说更为合适,于是我便调整了自己的规划,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报名参军。”面对今年即将到来的毕业季,车辆工程专业2019级的学生张亚男已做好充分准备。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四成教育”科学育人体系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为之努力奋斗,自信地走向下一个阶段。

  教育部印发的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青岛市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3.69万人。为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和技能水平,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近年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开展“成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四成”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多米体育为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岛篇章提供了人才支持。

  据了解,“四成”主题教育体系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按照“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四个维度,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思想认识程度设计和实施相应主题教育的育人体系。

  该体系贯穿于大学四个学年,大一开展“成人教育”,教会学生立德成人;大二开展“成长教育”,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共处、做人“四个学会”;大三开展“成才教育”,教会学生人人皆能成才;大四开展“成功教育”,教会学生获得争取成功的能力。

  据团委书记隋立欣介绍,在“四成教育”体系下,团委围绕每年的时政主题、全校的工作安排,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成长阶段,每月设置读书月、社会实践月等主题月,多米体育各学院根据主题月自定二级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拜师礼和礼仪文化节,志愿服务类的热血恒星十四年无偿献血、希望小屋等活动。据统计,2022年,团委组织开展各类活动4000余场次,共计46万余人次参与。

  学生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四成教育’科学育人体系,学校在大学的每个阶段都指导学生做出明确的规划,旨在激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

  “四成教育”体系下设置了“三导师”模式,全校百余名辅导员、400余名社团指导老师、500余名学业导师实现对学生学业、生活的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学业导师是学校的任课教师,每年按照各学院的学业指导大纲,辅导大一到大四共32位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从管理和服务层面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社团指导老师带领社团同学参与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张晓艳表示,“我现在带的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一个专业两个年级共189人,主要从学院日常管理、做好学生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学院实行‘5+3+X’的自主管理模式,目前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专业,学院单独设早操保障空乘专业同学的体能水平,对接青岛市的优质酒店资源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符合其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个性化定制成长方案。”

  伟达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是一个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类社团,自2013年组建以来,工作室以竞赛为驱动,通过以老带新、逐级传帮带的方式组建学生团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校园十佳社团指导老师高伟表示,“社团里三名学生自由组队,分别负责软件开发、硬件设计、方案设计,用一年的时间准备比赛。除了技术方面的难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放弃比赛的消极心理,这时就需要社团导师进行开导,鼓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截至目前,伟达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共培养了600余名学生,400余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共获得国家奖6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60余项,三等奖60余项,获奖学生占比90%以上。

  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刘艳芳在校任教十余年,讲课之余,她从2019年起开始担任学院的学业导师,指导三十余名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刘艳芳说,“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交流很少,更谈不上给每个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成为学业导师后,我每周都会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跟学生面对面交流,多米体育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做出规划,多米体育帮助升学留学、自主创业、考公考编、应征入伍等不同类型的毕业生群体解决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企业推介、考研调剂等问题。”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已构建起具有恒星特色的“四成教育”主题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交出了阶段性的优秀答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增强,“成人教育”作用明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每年参加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达近万人次。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无偿献血,十四年来已累计献血近1.6万人次,献血量达467万毫升,为保障岛城临床用血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学生生活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转,“成长教育”效果良好。近三年,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率逐年降低,平均问题筛查率由入学时的13%降至毕业时的4%。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展百本经典书籍阅读活动,生均借阅量从2020年的6.16本增至2021年的18.64本。

  学习风气明显好转,自主成才意识增强,“成才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近三年,学校500余人获国家级奖学金,400余个项目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8000余人次考取各类职业证书,学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项,获得学科竞赛类省级及以上奖项32项。

  学生对就业前途充满信心,就业竞争力强,“成功教育”成果显现。2022届本科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75%,均居于同类学校前列;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达89.92%,专业关联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强。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20级的学生宁凯悦在经历了三年的“四成教育”体系后,多米体育真切地感受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步入大学后,自己也曾感到迷茫,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感受到自己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一步步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规划。2021年,我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并获得了省总决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这让我有信心在学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宁凯悦说。

  通过参与竞赛中系统化的工程性项目,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也对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王福震是软件工程专业2019级的学生,凭借对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爱和在社团的不断学习,大一、大二时他与同学通过社团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了山东省一等奖;大三时他再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毕业后,王福震入职了青岛市一家企业,现从事加油站油气检测系统的软件编程工作。他表示,“大学里准备竞赛的那些时光令人难忘,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与在社团时参与的项目有高度相似之处,学到的技能也都应用到了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