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体育让“人民城市”充满教育温度
发布时间:2023-03-23 23:27:13

  多米体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真正把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近年来,上海坚持立德树人,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依托部市共建机制,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以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社区为老服务中心里建起了“宝宝屋”,“科学育儿指导”送进了白领办公楼宇,“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强校工程”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高质量课后服务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生,高校拆除围墙将开放式校园融入城区……一件件教育实事的落实,一项项教育民心工程的深入实施,让“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上海教育充满温度,多米体育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把小孙女托到社区“宝宝屋”,到旁边的理发室染个发、到老年活动室聊会天……自从小区门口的市民驿站建了“宝宝屋”,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的张奶奶开心得合不拢嘴。

  “宝宝屋”取自上海话“抱抱我”的谐音,由街道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打造,为3岁以下幼儿家庭提供便捷的临时托、计时托服务。上海首批公益普惠“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托育“宝宝屋”试点开设以来,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

  “‘十四五’期间,全市街镇‘宝宝屋’覆盖率将达到85%,中心城区街镇覆盖率将达到100%。”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需求,多米体育上海市委、市政府连续实施“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和“新增普惠性托育点”为民办实事项目,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资源不断增量扩容。

  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一体发展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构建学前教育、托育服务两个公共服务体系。《条例》提出,将社区托育服务和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内容。

  为呵护“最柔软的群体”,促进“幼有善育”,上海建立了覆盖城乡社区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多米体育精准助力家庭养育。

  “大宝小时候,我通过市里的‘育之有道’APP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现在比以前更加方便了,还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一年12次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家住杨浦区的吕女士最近升级为“二宝妈妈”,当她打开“一网通办”为宝宝申办落户时,发现“上海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申请事项也列于其中。线上申领后,她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查阅每周的育儿要点,还收到了一本纸质版的上海科学育儿指导手册。

  睡眠指数由2级升为7级,作业指数由5级升到7级,教师教学方式由8级升到9级……作为一所偏远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崇明区建设小学近年来在上海市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7年下半年起,在实施5轮郊区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的基础上,上海实施首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与崇明区建设小学成功牵手,对建设小学进行全方位精准托管。除了助力教学,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还帮助建设小学开辟了“百草园”“休憩园”“蔬果园”3个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引入茶艺、篆刻等特色课程,让乡村孩子在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

  经过3年的携手共进,首批76所郊区学校和建设小学一样,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办学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学校吸引力持续增强。目前,上海市教委正在实施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覆盖66所郊区学校,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构建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也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名校长名师带动、优质资源辐射、关键项目突破等方式,促进百余所实验校强化“内功”、变革育人方式、提高办学质量。128所实验校普遍取得进步,有力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嘉定区戬浜学校是2000年由原戬浜中心校和戬浜中学合并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入选“强校工程”以来,学校一方面狠抓师资专业发展、教学改进与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制定专项引领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去年毕业的小肖,通过中招名额分配综合评价被华东师大二附中录取,目前担任班级宣传委员。

  在加快推进“五个新城”建设的新背景下,上海在教育领域根据新城人口变化前瞻性规划配置资源,支持各新城所在区率先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领衔、覆盖义务教育学校的紧密型学区和集团。除中小学以外,上海还将加强资源布局,确保每个新城至少拥有1所高职以上高等教育机构(校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的课后服务有108项活动可以选,每学期孩子都会选择不同的活动来创建属于自己的课表。”静安区和田路小学四年级学生曹晨晞的爸爸告诉记者,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让孩子学会了思考、表达和团队合作,女儿这些年主动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创新素养也提升得很快。

  2021年起,上海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将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列入“民心工程”,从经费保障、资源支撑、专业指导等方面发力,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90%,取得较好实施效果。为共同建设好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城市,多米体育上海市今年起将民心工程“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升级为“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

  截至目前,课后服务已实现小学初中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参加学生约133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96%,约95%的教师参加课后服务,另有约1万名退休教师、专业人士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人员参与。

  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汇聚2600余门公益在线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相当数量的科普场馆教育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和教师开放,部分优质资源已被纳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上海还以推进落实“双减”部署为抓手,强化协同育人,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着眼打造“三公里课后服务圈”,通过校外社会资源的有效支撑,支持课后服务进社区、进场馆、进企业,“校社联动”“馆校联动”的育人格局正在形成。

  “在学校有免费的课后服务,在社区有公益课堂,课程还很丰富,既省钱又方便,真的蛮幸福的,希望这样有意义的素质拓展课程能够长期办下去。多米体育”家住郊区的陈女士说。

  上海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习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重要指示,全面对接融入“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滨江滨河沿线两岸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开放、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城区历史风貌文化保护、“公园里的城市”建设等城市发展布局,2021年实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全线拆除围墙,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对公众开放的大学校园。

  “一直说上海文化海纳百川,华政园就集中体现了海派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还有建筑文化,真是了不起。”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全面开放后,市民龚先生进校参观还兼做卫生志愿者。

  上海还注重用好大学资源推动环境育人、以文化人,助力营造浓厚的城市人文环境。

  据悉,通过校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将成为与衡复风貌保护区高度融合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红色音乐、江南音乐、海派音乐文化的创新展示特色街区。市民可以走进校园漫步、休憩,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学校师生还把课堂、创业平台搬到城市公园和公共文化艺术场馆,通过举办艺术鉴赏、大师课堂等活动,推动上音优秀文化艺术创作和“精神食粮”服务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上海大学等首批8所高校已与7个区19座公园签订合作协议,结合公园主题布局,量身打造特色场景,开展特色化“公园+主题”建设,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