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体育老师们,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又有一系列大动作!12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近日出台的多个和老师息息相关的政策。其中包括: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及中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就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的有关政策。这些都是为了落实去年年初中央下发的4号文件,即《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而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文件从提高认识,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以及加强组织领导6个方面提出20项务实举措,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减负、怎么来减负、重点减哪些负以及由谁来减负4个问题。
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给教师减负,实际上就是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师不合理负担是多年积累造成的,有一定的复杂性。文件从老师们反映比较强烈的不合理负担入手,提出了减负的路径。首先,分类治理,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其次,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避免“一刀切”。再次,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治“本”就是要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最后,共同治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承担的职业负担,是正常、合理和必要的负担。文件明确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具体来讲:
第一,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设置上抓规范。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需开展的要商教育部门,按程序报批后实施。评价上重实绩。坚决克服重留痕轻实绩的做法,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应用程序)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绩工作评价,不能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理上定目标。经过清理,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第二,要减社会事务进校园。主要有六大类:对于扶贫任务,要充分运用校园和课堂,通过扶智方式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多作贡献;对重大专项任务,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对城市创优评先任务,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对于街道社区事务,要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吸引中小学校参与社区建设相关活动;对于教育宣传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教学安排,不得重复安排;对于强制摊派无关事务,坚决杜绝,不得随意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举办有关活动。
第三,要减报表填写工作。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要统筹安排各类报表填写工作,避免教师重复报数据、多头填表格。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工作。除国家统计局外,其他部门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统计工作须向同级政府统计机构报批备案;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活动,须经教育部门同意并部署。提升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要健全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让信息多跑路、教师少跑腿。
第四,要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从严规范借用行为。对于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从严规范培训活动。除人社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之外,避免安排中小学教师参加无关培训活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严格落实审批和报备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省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文件精神,列出具体减负清单。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督促落实。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好组织实施工作。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纳入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市县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督导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首先以新思想指引。以习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育者先受教育,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其次适应新形势。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信息化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再次解决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新问题、突出问题,坚持综合施策、专项治理,将师德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把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的基本事实,着力通过日常的教育引导,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探索教师更能接受、更易转化成行动自觉的有效方式,出实招,讲实效,使广大教师保持本色、追求高尚。正视仍有极个别教师顶风违纪的现实,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进行约束,通过严肃的处理措施坚决惩处,使违规者付出代价,严重的终身禁止从教,切实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首先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素养提升面向全体教师,没有例外者。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引进、日常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各个方面,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其次是全社会。《意见》第一次对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要求,从提高教师地位、保护教师权利、加强尊师教育、鼓励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系统举措,为教师营造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这是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师德师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同时,文件还对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进行部署,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意见》和2018年11月出台的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今年以来,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调查研究当前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教职工编制和实有人员变化情况以及国外中小学师生比资料分析判断,多米体育在认真研究测算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总体上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总量已经不小,基本能够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总体需求。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学段之间,因为人员编制配备不平衡、编制调整不及时、人员流动不畅等问题,结构性缺编、缺员问题也比较普遍。此外个别地区还存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未达国家标准、一些新建学校编制配备不及时等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四部门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地方意见,提出了有关政策意见。总的要求是:要坚持总量控制,増减平衡,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按照标准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发展需要。要坚持优化结构,统筹调剂,综合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不同地区、城乡、学校及学段间中小学人员编制配置,多米体育提高使用效益。要坚持存量挖潜,保障需求,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要坚持创新管理丰富供给,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推动中小学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化。重点从教育系统自我挖潜、事业编制总量统筹、管理服务方式创新三个方面入手:
各地要根据教育系统各单位职能任务变化、布局结构调整实际,首先从内部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一是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系统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整合撤并,精减收回的编制资源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育需要。二是结合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优质教育资源均等情况,优化各级各类公办中小学校、教学点设置,合理配置人员编制。三是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和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
加大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通过挖潜创新精简机构编制,统筹调剂保障基础教育,落实编制标准,加强管理严格编制使用,补齐缺口满足发展急需。一是各地要结合实际,将通过各类专项改革挖潜调剂出来的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明确要求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结合实际切实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到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3年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三是强调人事和编制管理纪律。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不得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中小学教职工的管理和使用上进行了积极创新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在总结地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创新人员管理和培养考核方式,合理保障经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事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县域或上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核定教职工编制并配备人员,跨学校统筹使用教师,提高人员编制效益。推动人员合理流动,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逐步解决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二是要求各地创新培养方式,积极适应新技术变革和新课改要求,打造一专多能教师队伍;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推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通过采取具体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教师向艰苦、贫困地区流动。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中小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教学辅助力量等。继续深化后勤服务改革,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规范中小学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明确地方政府依法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应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专业艺术人才为中小学提供体育、艺术教育服务,多方面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等。
下一步,中央编办还将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加强对各地的工作指导和督促,确保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多米体育
浙江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减少非教学工作量、减少提供材料数量、减少重复工作”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不合理的工作负担。
一、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量。2019年7月,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进校园活动项目申报认定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据统计,经过规范和整治,全省各地各类进校园活动平均每所学校从18.1项减少到4.8项,减少73.5%。多米体育
二、优化职称评审导向,减少教师提供材料数量。第一是探索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学校在评聘中普遍简化了评审环节,减少了材料数量,过程也更加透明,结果反馈更加及时。2019年试点学校扩大到100所学校。第二是以正高级职称评审引导市地职称评审工作。从2017年起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中,申报教师填报的论文或课题总量不超过5个,非教学方面的奖励不超过5个,大幅度减少了论文、课题数量。2018年正高级职称评审中,参评教师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高级教师职称等信息,学校和各地严格审核把关,不再要求教师提供原件和复印件。2019年把这一要求扩大到所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三、探索教师管理信息数据共享,减少教师的重复工作。依托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探索教师管理的信息化。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精神,2018年省级率先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在线年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表格和材料做了进一步规范,开发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在线月份顺利上线运行。
一、深入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和建立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清单。结合陕西省委“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通过实地调研,较为全面的掌握了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五类情况:一是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多;二是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多;三是填报各类报表事项多;四是非教学培训种类繁多;五是一些地方党政部门长期抽调借用教师。
二、深刻检视整改,从思想根源和对标治理上确保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抓专项部署,确保深入推进。认线日教育部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推进会精神,制定方案,细化分工,明确时限,推动减负工作深入开展。
抓对标治理,确保落地见效。坚持问题导向,制订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项目、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精简规范各类填报工作、严格控制借师、规范各类教师培训等“五类措施清单”16项整改措施。重点抓实“三项规范”:一是规范培训项目和审批程序;二是规范评选评估和竞赛管理;三是规范申报事项和各类报表。
抓督导监管,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把减负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开学检查和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以督促减,以减增效,形成常态;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刚刚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制订陕西省《实施意见》,争取尽快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强力推动,落地见效。
为教师减负这个现实问题、师德师风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和教师编制管理这个关键问题,都是新时代教师队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相关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创建尊师重教治理体系的重大决心和深切关怀人民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保证教师舒心从教的时代强音。相关政策都是直面现实问题,尊重教育规律,回应社会关切的利好政策,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
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四有”好老师的强烈期盼,相关政策措施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均体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高度,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力求破解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历程中的机制性梗阻,为实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是充分尊重了客观事实。相关政策措施都是基于现实问题,充分掌握了问题本质和背后根源,具有扎实的实证研究基础和规范的政策研制流程,是以事实为据尊重规律的科学决策。
三是充分尊重了教育规律。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学有规律教师有主业,要求全国上下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师主责主业。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看,这是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筹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及各类进校园活动,严格清理和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为教师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发展需要为导向创新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决定,均是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的政策文件。
四是充分尊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若干意见》决定为教师减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减少他们非教育教学工作量,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关政策强调每2到3年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意见》提出内强素质、外塑环境的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思路,要求教师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多米体育以德育德的楷模;这都是充分尊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体现。
原标题:《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和老师息息相关的这套“组合拳”政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